最近,我又在埋堆堆平台上重新回味了经典的港剧《金牌冰人》。小时候看这部剧的时候,纯粹把它当做一场轻松的喜剧,陪着饭菜吃得开心,笑点不断。然而翻翻策略,时隔多年,再次观看这部剧时,我作为一个历经社会风霜的成年人,却感受到了剧集带来的不同震撼——那种表面上的欢声笑语,最后却令人不寒而栗的大结局,仿佛一记冷风吹来,让人不禁脊背发凉。原来,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圆满结局,而是披着喜剧外衣的“时代黑暗寓言”。
剧中,入赘的女婿与岳父在孩子刚刚出生后,竟然开始“商量”孩子应该随谁的姓,这种设定简直让人难以置信。讽刺的是,最终决定的竟然是男方的姓氏!试问,你作为入赘男,怎么能反过来决定孩子的姓氏呢?这一情节,让我不禁想起历史上千百年来,女性结婚后嫁入夫家的现象。你有见过哪一位女性真正能和丈夫商量孩子应该随谁的姓吗?几乎所有的女性,似乎都默认了自己没有权利参与这个决定,甚至没有发言权。
展开剩余79%更令人心寒的是,两位男士争论的焦点竟然仅仅是孩子的姓氏。刚刚经历了分娩之痛、真正付出身体代价的女主角连百合,竟然被忽视了她的意见。当她终于开口时,所说的却是:“姓什么都一样,疼爱是一样的。”这句话是不是听起来特别耳熟?是不是和我们现实生活中许多女性说的那句“我不在乎孩子随谁姓”如出一辙?背后藏着的,无非是无奈——既然争不过,不如假装是自己“让”的。
接下来的剧情更让人匪夷所思:男主角竟然豪言壮语说,“这胎随我姓,后面再生七八个都随你爹姓!”而刚刚经历生产的女主,不仅没有感到被冒犯,反而与丈夫亲昵地打闹起来。这一情节的转折,让人目瞪口呆——与之前精明能干、寸土必争的女商人形象相比,女主突然展现出来的“娇妻”姿态,彻底让她的形象崩塌。生育似乎一夜之间清空了她的“独立”属性。
令狐喜是剧中最为高光的角色之一,凭借女扮男装的特殊经历,她得以继承父亲的官职,读书习武,掌握权力,立下赫赫业绩。而她的姐姐们,由于早早嫁人,在家中遇到困难时只能依附于丈夫的家族。然而,尽管令狐喜有如此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,本应更能深刻理解性别带来的困境,可当她准备分娩时,她却急切地希望能生下一个男孩!编剧甚至通过“反转”手法,先让她因未能生男而失落,最终揭示她生下了男孩后又转悲为喜,这一切似乎都是为了打造一个“完美结局”。
最让人感到难以接受的是:一旦令狐喜的女性身份曝光,她辛苦争取到的世袭官职,竟然理所当然地交给了她的丈夫高斐。无论高斐是个怎样的“绝世好男人”,为爱放弃前途、尊重妻子的愿望,但这个职位的移交逻辑,却无疑是在重申那条“传男不传女”的封建法则。一句“朝廷规定”便试图将这种不公掩盖过去,实在让人难以释怀。而且,如果你看过更多的TVB古装剧翻翻策略,难道不觉得这类历史改编,已经显得越来越公式化、老套吗?就像剧中慈禧的角色被“魔改”成了一个好人一样,编剧竟然选择了这样的结局,忽视了现实中有机会突破性别壁垒的可能性。
《金牌冰人》的结局,本可以设计成一种更具时代感的转变——比如“皇帝开明,特设女官,允许令狐喜以真身继任”这样既解决继承问题,又能传递进步思想的情节。偏偏,编剧却选择了一个最保守、最封建的结局——为了保住男权的“铁律”,强行塞进了一个“圆满”的结局。唐朝本来就有女官制度啊!这简直让人怀疑,编剧是不是因为偷懒,或者是因为潜意识中的旧观念在作祟。
另外,那对真的希望能生个女儿的角色,戏份却几乎最少,完全远离了权力和利益的中心。编剧似乎是在用这些角色来证明“看,我们也不重男轻女!”然而,正当剧中核心利益的争夺围绕姓氏和官位展开时,这份“静好”反而像是为了平衡的刻意点缀。在那些喜庆的“大团圆”结局背后,隐藏的是时代的局限性和性别的不平等。
《金牌冰人》作为一部经典剧集,虽然已经是老剧,但其中映射出的种种观念和遭遇,依旧在今天的社会角落悄然上演。回看老剧,有时是从“童年回忆”走向“现实清醒”的过程。有些经典的老剧,或许真的只适合留在记忆中最温暖的角落,一旦用成年后的眼光回望,才发现那些喧闹的“大团圆”,原来隐含着令人不适的底色——那是那个时代的局限和性别困境,巧妙地被喜剧外衣包裹。
TVB剧集有的确实很先锋、有创意,但也有的仍然固守着“老规矩”,难以自拔。古装剧需要符合历史背景这一点我们理解,但像“令狐喜让官”这样的情节,明明有机会去突破旧观念,去点亮一丝希望,编剧却选择了最保守、最“省事”的写法。今天的观众回过头来看,品出的是满口的陈旧滋味,而不是那份曾经的情怀。
发布于:山东省迎客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